城市农业 大有可为
——老干部关于发展城市农业的思考
发布日期:2022-07-08 11:24 信息来源: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

郑州市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 省辖市正市长级领导干部

王林贺

说起农业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村,在城市里搞农业,还是一个新的话题。但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今天, 这个话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了。

一、城市农业的内涵与特征

城市农业是 1977 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·尼斯提出来的,按照 2003 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(UNDP)的定义: 城市农业是指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,采用集约方式,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,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,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。相对传统农业而言,它属于现代农业的范畴。在超大城市,它是都市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城市农业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城市的“三空” 资源来发展农业,即“可利用空间,可利用空闲地和废弃物,可利用空余人力和空余时间(简称三空,即空间、空闲、空余)”。它的性质属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,它改变了传统的“三农(农业、农村、农民)”观念,创立了新的“两市一农(城市、市民、农业)”理念,它开辟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,把几千年来农民在黄土地上从事的耕作农业搬进了城市,成为了市民的一项职业,扩大了食物产能,丰富了生活乐趣。

二、城市农业的功能与作用

“三生”功能

1、生产功能。丰富食物来源,增加食物产能;扩大市场供应,缓解供需矛盾。

2、生活功能。自种自养自乐,即采即食即用;降低生活成本,丰富生活乐趣。

3、生态功能。绿化美化环境,释放增加氧气;吸收二氧化碳,助力实现碳中和。

“三养”功能

1、养人。提供安全食品、丰富生活乐趣。

2、养天。美化环境、净化空气。

3、养地。开发空闲土地资源、保护修复利用土地。

“三大”作用

1、拓宽农业生产领域,创新生产生活方式;

2、利用工业科技成果,创新种植养殖模式;

3、开发利用城市资源,创新城市多种功能。

“三大”效益

1、经济效益。增加经济收入,降低生活成本;

2、社会效益。扩大就业机会,丰富食物产能;

3、生态效益。绿化美化环境,吸碳放氧净化空气。

三、发展城市农业的现实意义与远景目标

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,种植粮食作物、蔬菜、食用菌、花卉以及发展微型水产养殖, 增加食物产能,缓解供需矛盾。

1、增加城市就业机会,提供有效劳动空间,扩展绿色健康生活方式,丰富家庭生活乐趣。

2、有效缓解城市遇到特大自然灾害、瘟疫以及突发事件时,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的压力。

3、增加食物来源,扩大城市供应;降低生活成本, 增加家庭收入。

4、增加绿色,美化环境,释放氧气,吸收二氧化碳, 助力碳中和。

以上分析说明,城市农业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朝阳产业,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,应该制定有效措施,促其加快发展。把它作为创新城市管理、拓宽城市功能的一项新任务,列为农业、科技、土地、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服务领域和工作职责,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目标,并认真落实。通过政府、社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, 把城市农业由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,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,形成一个新的产业,为市民提供鲜活、细嫩、健康、安全的农产品。

四、我市发展城市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

人力资源丰富。一是因城中村改造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市民,他们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,但无地可种,很多人处于无业状态;二是大批退休的干部职工休闲在家,有大量空闲时间,他们有种菜养花的强烈愿望, 但不懂种植技术,缺少种子种苗。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, 这部分人将是发展城市农业的中坚力量。

1、空闲土地较多。近几年,我市城中村改造力度大, 拆迁村庄多。有些村拆迁之后,土地长期闲置,不但没有收益,开发企业还要投入资金进行环保管理,造成严重浪费。有些工业项目征地之后,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开工建设,使大面积优质土地闲置,也给征地企业造成一定损失。在城市郊区,有些边角地、闲置地、废弃坑塘、废弃房屋和停产工厂,无人管、无人用,长期闲置浪费。

1、大量屋顶、楼顶、阳台、地下室等平面和立体空间可以开发利用,潜力大,发展前景广阔。

2、我市当前发展城市农业的问题是:对发展城市农业的认识和宣传引导不够;政府部门缺少支持城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农业科技部门也缺少对发展城市农业的技术培训、技术服务以及种子种苗、药物、肥料等物资供应等。

五、发展城市农业的路径与建议

1、充分利用城市郊区空闲、撂荒、废弃和暂时不用的土地资源,鼓励居民通过租赁、承包、合作、委托经营等形式开办家庭农场,自耕自种,自产自销,符合养殖条件的,允许居民健康养殖。这样既能给市民提供鲜活细嫩的农产品,又能增加居民收入。

2、充分利用城中村改造腾出的临时土地,开办社区农场。这些土地离居民区近,耕种、管理、采摘都非常方便,可以廉价租赁给居民,让居民认种、认养、自种、自管,委托管理。这样做,既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管理成本,又解决了市民想种菜无土地的需求,还绿化美化了城市环境,可谓一举多得。

3、拓展利用屋顶、楼顶、阳台、客厅、地下室等平面空间以及可利用的垂直立体空间,发展家庭菜园,种植蔬菜、花卉、食用菌等。例如屋顶菜园、阳台园艺、盆栽蔬菜等,居民在自己家里自种自乐,即采即食,既丰富了食物来源,又增加了生活乐趣。

4、充分利用家庭废弃物种植蔬菜。例如废弃的花盆、塑料容器、泡沫箱等,简便易行,人人会做,既能提供安全绿色食品,又能愉悦心情,健康养生。

5、指导居民在家中自生芽苗菜。例如利用家庭多余的盆、罐、瓶等容器,生黄豆芽、绿豆芽、花生芽、蒜苗、豌豆苗儿、萝卜苗儿等。这是一项简便易行的传统技术,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。在城市只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,居民易接受,也很好推广。

6、利用学校的空闲地开辟校园农场,使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参加劳动课,学习体验农业。如果学校没有空闲地,也可把常见的农作物栽在大型盆钵等容器里送进学校进行现场教学,让学生认识粮食、蔬菜、瓜果等作物; 教学后可再送走,这样就解决了学生无劳动场地、不认识农作物的问题。

7、为发展城市农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。发展城市农业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,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,更需要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服务。土地部门要制定闲置、废弃、撂荒土地的使用政策;建设部门要制定新的屋顶、楼顶施工标准, 确保质量安全;环保部门要为城市农业制定准入标准; 农业部门要为市民提供种子、种苗、容器、装备基质、药物、肥料、营养液以及种植、养殖技术服务;宣传部门要做好正确的宣传引导;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总之,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尽快把城市农业这项朝阳产业发展起来。

8、筹建郑州都市农业研究会。当前,郑州的城市农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,缺少组织领导和服务协调。应由农业主管部门承担起组织领导责任,同时成立一个民间组织,服务、指导、协调我市城市农业科学规划、健康发展。